近期,上海檢驗檢疫局順利完成全年網格化檢查工作,最后對8家認證機構發出8份《認證行政監管情況通報》,涉及獲證企業11家,對3家認證機構發出3份《責令改正通知書》,涉及獲證企業3家,并對1家認證機構展開執法調查。
本次檢查共派出行政監管人員282人次,對141家獲得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的出口企業實施了認證有效性網格化檢查,涉及認證機構53家,并對上海地區50家獲證企業的自愿性管理體系認證活動進行現場執法監管。
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一是獲證企業對質量管理體系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如文件齊全但多年未更新、質量目標分解不到位、考核缺乏明確對象或可量化指標、內外審中發現的問題多年未改正等;對法律法規不了解,如錯誤地將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標志標識在產品或產品包裝上、質量文件依據標準失效未更新等。
二是認證機構內部管理規定制定不詳細,如證書暫停、撤銷等程序不完善,導致某獲證企業證書已被暫停但卻未收到通知等;檢查記錄不完善,如企業的實際生產地址與認證記錄不一致、管理評審報告和內審報告有出入但認證記錄未體現等;未按國家認監委規定及時準確上報認證信息,如上報滯后、未如實進行認證活動、隨意更改審核日期和審核組成員等。
三是部分認證咨詢公司利用企業急于獲得認證證書的心理,誘導唆使甚至直接幫助企業編制虛假的質量體系文件和生產檢測記錄,指導企業如何在認證審查前“制造”符合認證要求的生產現場,以獲取非法收入。
相關意見建議有:
一是重點督促認證機構加強內部管理,完善規章制度;
二是認證監管部門和認證機構聯合加強對審核員的監督,加大抽查比例;
三是加強認證協會等社會行業組織的聯系紐帶作用,推進政策共通、信息共享、資源共用的“三共”治理模式;
四是強化認證從業人員規范化管理,提高從業崗位資質要求,加大普法培訓和考核;
五是加強認證宣傳普及,加大對違法違規行為的曝光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