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會搶了咨詢公司飯碗嗎?
首先,我們講一講咨詢這個行業,國內的咨詢公司類別眾多,當然主要是以幾家外資咨詢公司為主要的行業市場占有者,從能源、消費、生產、物流到營銷、金融、生活類咨詢等,幾個主要的咨詢公司通過在市場調研,數據分析和財務、戰略等專業領域的研習來逐步建立了自己的咨詢風格。
咨詢公司核心的競爭能力在哪里?個人認為,一個是經驗豐富的各個行業的資深人士,尤其是哪些在各個行業擔任過市場化部門的管理者的人才,具有良好的實操經驗和戰略眼光,成為了大多數咨詢公司的業務骨干;另一個關鍵的因素是數據和資料,也就是咨詢工作展開賴以分析的基礎。
一定程度上而言,人才和數據,成為了未來咨詢公司進行業務拓展和市場開拓的首要的兩個因素。其中,不論是技術性人才還是戰略管理類人才,在具體的工作行為分析和結論的設定上,都還需要數據的支撐*。也就是從咨詢公司自己搜集的,或者是從第三方機構獲取的行業經濟數據和其他市場相關數據來進行決策的制定和咨詢建議的提供。
如果說傳統的咨詢業,主要是以行業經驗豐富和閱歷豐富的人才來進行主導的咨詢服務,那么未來的咨詢業重點將從單純依靠人的時代進入更多依靠數據和標準化建設的階段。其實反過來說,在過去數據資源不豐富,行業數據和市場數據難以獲得,或者是僅僅能依靠簡單的抽樣調查來獲得有限的市場信息的時候,以跨越了十年甚至是幾十年的人的主觀經驗為依托的咨詢服務成為了主要的方式。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以數據分析為思維的經營和管理思路將成為大多數企業和商戶進行企業日常管理和消費行為市場分析的依據,而在這種以數據為標的的決策制定和市場觀察中,企業獲取的分析數據是直觀的,動態的,及時的,相比咨詢公司或者市調公司的滯后調研和分析相比,具有了大數據和全樣本的優勢,并能夠直接指導企業進行生產和經營決策。
這樣一來,咨詢公司莫不是要失業了?或者保守一點說,戰略管理類的咨詢公司可能還存在對企業戰略指導和業務分析上的宏觀市場優勢,但是一些層次更低的業務市場分析類的咨詢公司和市調公司是否還有未來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對于這些局限于市場調研和客戶分析的咨詢公司而言,首要的進行咨詢服務工作的條件是獲取數據,包括企業數據和行業數據。但是,咨詢公司未必能夠擁有和大數據時代的企業相匹敵的數據資源,不論是廣度還是深度,咨詢公司的數據,即便是有了,可能也只是過時的,傳統的數據,而且是靜態的。
一旦企業掌握了積累和搜集數據的能力,一旦企業具備了數據化思維的能力,那么企業內部的咨詢能力也就建立了,甚至在不久的將來,部分擁有優勢數據和管理經驗的企業,可以以自身的成功經驗為案例,將自身的咨詢能力輸出,直接搶了現有咨詢公司的飯碗。
這不是聳人聽聞,這樣的案例已經有了。
百度近期為萬科的商業地產提供的V-in系統,該系統已結束封測并在金隅萬科廣場上線試用,旨在用大數據分析,增強客戶體驗和助力商場經營。這就是互聯網與大數據搶了市場調研類咨詢公司飯碗的成功案例。
百度搶了調研的生意,看似多花錢的萬科則實際在算一筆聰明賬。按照萬科商業地產部門負責人的說法,自己曾咨詢過很多調研公司,做一個商場類調研報告大概要花100萬-200萬元費用。而用使用百度的大數據分析系統,成本則會攤薄,第一次開發成本或會比常規市場調研高,但后期調研次數多了成本會逐漸降低。規模上去了,平均成本至少比傳統行業成本低10倍,甚至百倍都不無可能。
在下一個傳統產業的變革周期,數據資源將成為企業重要的,甚至是核心的資產組成。數據,不再是簡單的報表數據,而是以搜索、定位、地圖、APP、管理系統等多種渠道建立的海量的,全樣本的,動態的大數據。企業一旦掌握了這些大數據,那么咨詢公司賴以生存的命根子也就基本上不復存在了,傳統的經驗主義畢竟不能和標準化的大數據分析能力對抗。
咨詢公司,未來的飯碗也將不那么好吃了,特別是以市場調研為主的咨詢公司,未來將直接受到互聯網平臺的大數據咨詢能力的沖擊,而企業在數據分析和自我決策方面的能力也將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