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整治售后維修行業的決心很大!”9月23日,剛剛參加完交通部專門召開的全國機動車維修工作會議的中國汽車維修行業協會副秘書長蓋方向經濟觀察報記者感慨。
近日,由交通部牽頭,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公安部、環境保護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商務部、國家工商總局、國家質檢總局、中國保監會共十部委共同印發《關于促進汽車維修業轉型升級提升服務質量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被業內視為,繼前幾個月發改委針對整車企業對于汽車售后領域的壟斷調查與處罰后,十部委后再放大招。
《意見》備受關注的一點,便是劍指整車企業對于汽車售后領域的壟斷,把控汽車維修信息和配件渠道。《意見》第十七條指出,建立實施汽車維修信息公開制度。第十八條指出,破除維修配件渠道壟斷,鼓勵汽車維修配件自由流通,并落實相關法規以保障所有維修企業享有同質配件維修的權利。
接下來,為保障《意見》實施,交通部將會同環保部、質檢總局制定《汽車維修技術信息公開實施辦法》。
記者從參與《意見》制定的相關人士獲悉,原本是計劃十一部委聯合發布《意見》的,還包括此次未露名的工信部工信部掌握車型生產目錄公告,可以從生產端對車企是否執行《意見》起到舉足輕重的監管作用,但遺憾的是最后并未加入。
在汽車行業擁有生殺大權的工信部缺陣情況下,十部委決定從新車銷售端扼住車企命門,而新車能夠上市銷售的重要條件就是具備質檢總局的3C認證,這是無論國產車還是進口車銷售均不可或缺的認證。
因此,3C認證成為現階段十部委推行《意見》過程中,強制車企放開售后維修體系的最大*锏。
用3C認證撬開維修密碼
據此次《意見》起草、制定的主導方交通部下屬協會——中國汽車維修協會副秘書長蓋方透露,在協會負責的2014年度中國汽車售后服務客戶滿意度調查(CAACS,簡稱卡思調查)過程中發現,“維修價格太貴”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車主的品牌忠誠度。
近年來,由于新車優惠幅度不斷加大,廠家的銷量考核任務越來越重,4S店經銷商在很大一部分車型的新車銷售環節已經沒有利潤,甚至是賠本走量,利潤主要依賴于售后服務。即便像奧迪、寶馬、奔馳等豪華品牌,也公開強調今后的競爭重點是售后領域。
而4S店之所以能在售后上賺取豐厚利潤,根源在于維修信息和配件供應上的獨占性。“《意見》就是要從維修技術信息公開作為切入口打破售后壟斷。”蓋方表示,“對公開維修技術信息不及時的新車取消3C認證的做法就是對車企的一種威懾”。
今年7月發改委針對汽車行業壟斷的調查風波中,捷豹路虎、奧迪、奔馳、克萊斯勒等多家車企先后下調零配件價格。在發改委在全國多地的敲山鎮虎式的處罰后,交通部此次*十部委之力,則是希望從政策法規層面根治汽車售后的壟斷問題。
其實早在去年,交通部就開始組織力量針對汽車維修行業深入調查,并研究整治的思路和方向。今年4月的零整比公布或許就是交通部提前釋放的信號。當月底,交通部運輸司就開始組織力量正式啟動了《指導意見》的編制工作,5月就形成初稿。
不過,隨后編制小組就發現交通部對車企并沒有強有力的管轄權,無法有效敦促車企貫徹《意見》實施,特別是放開維修技術信息和配件供應體系方面。
于是,工信部被邀請加入,一個龐大的十一部委聯合發布的龐大計劃成型,發改委在工業品價格端管控,工信部在車型產品目錄上管控,質檢總局在3C認證方面施加壓力,十一個部委幾乎可以從每一個環節對售后維修進行管控。但最終工信部并未加入,《意見》只能主要靠質檢總局的3C認證約束車企。
《意見》指出,自2015年1月1日起,汽車生產企業要在新車上市時,以可用的信息形式、便利的信息途徑、合理的信息價格,無歧視、無延遲地向授權維修企業和*經營者(包括*維修企業、維修設備制造企業、維修技術信息出版單位、維修技術培訓機構等)公開汽車維修技術資料。并要求在2015年12月31日前,車企要全部公開進入工信部《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的國產車型以及獲得3C認證的國產和進口車型的汽車維修技術信息。
能否分羹4S店
維修協會的卡思調查發現,目前三包政策并沒有讓很大一部分消費者真實享受三包,例如經銷商會將一些條件與三包捆綁,如三包期限內的維修必須到4S店。
此次交通部*十部委之力的重要原因就是不希望出現執行不力的情況,希望能以十部委聯合之力來貫徹《意見》執行。《意見》指出,汽車生產及其授權銷售、維修企業,不得限制、干預消費者自主選擇維修企業和維修服務,不得以三包期限內選擇非授權維修服務為理由拒絕提供維修服務。
在羅磊看來,《意見》執行起來會有難度,十部委聯合本身就是一件很難協調的事,主導方交通部只能管到維修企業層面,無法直接面對車企。
對于4S店的前景,羅磊表示,現在過保修期的車輛在外維修保養已經越來越多,對4S店業務已形成競爭,讓車企放開配件管控對4S店又是利好消息。
值得注意的是,《意見》鼓勵原廠配件生產企業向汽車售后市場提供原廠配件和具有自主品牌的*售后配件,允許授權配件經銷企業、授權維修企業向非授權維修企業或終端用戶轉售原廠配件;另外,《意見》明確《反壟斷法》、《消費者權益保*》等國家法律法規的框架體系下,保障所有維修企業、車主享有使用同質配件維修汽車的權利,消除了對非原廠配件的歧視性認識。
“4S店零部件采購成本將下降,除了一些關鍵部件(如發動機、變速器、傳動系統等)外,如覆蓋件、輪胎、機油、噴漆等方面就可以繞過車企直接向零部件商直接采購,打破之前配件全部由廠家直接提供或者指定供應商的做法。”羅磊表示,在其看來,4S店與非授權維修店將在《意見》正式開始后進行新一輪競爭。
據了解,在11月舉行的流通行業年會上,將重點討論《意見》給汽車流通行業帶來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