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認監委將進一步梳理現有檢驗檢測機構的資質管理制度,提出“放寬檢驗檢測市場準入條件,推進法人治理,減輕市場主體負擔,強化事中、事后監管”的改革措施,推動我國統一的資質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促進檢驗檢測行業轉型升級發展。
資質認定工作是依據《計量法》、《標準化法》、《產品質量法》、《認證認可條例》和《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規的要求,由國家認監委統一管理的,對我國向社會出具具有證明作用的數據和結果的檢驗檢測機構實施的資質管理制度。自《計量法》1985年頒布實施以來,資質認定制度已經在我國實施了近30年, 90年代初期,資質認定將國際標準與國家法律法規要求相結合,形成了對我國檢驗檢測機構管理和技術能力評價的通用要求。經過多年來的實踐和完善,資質認定已經成為我國第三方檢驗檢測機構能力保證的象征,被社會廣泛采信并已經成為驗檢測市場的基本準入資質制度。截至目前,全國累計對檢驗檢測機構頒發資質認定證書3萬余張,涉及農業、衛生、國防、交通、建設、信息產業、教育、機械、輕工、商貿等國民經濟各個領域。
隨著檢驗檢測服務業被國家列為重點發展的“高技術服務業”和“生產*業”,進一步規范和加強我國檢驗檢測市場的建設和管理,已經成為提升產品質量安全、促進產業發展、保障進出口貿易、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等國家戰略任務的重要基礎工作。我國檢驗檢測產業尚處于發展初期,檢驗檢測機構規模普遍較小,能力水平較低,布局分散,檢測品牌和服務意識缺乏,行業壁壘較多,條塊分割明顯,各類重復且不合理的資質資格管理制度嚴重束縛了檢驗檢測市場的活力。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涉及檢驗檢測行業的相關資質資格管理制度約60余項,涉及了30多個有關行業管理部門。依據《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中央編辦質檢總局關于整合檢驗檢測認證機構實施意見的通知》(*〔2014〕8號)提出的“減少檢驗檢測認證項目的行政許可,完善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辦法,避免重復資質認定,科學設置檢驗檢測機構資質審批事項”的要求,為了切實解決我國檢驗檢測行業發展面臨的瓶頸和問題,國家認監委成立了“檢驗檢測機構資質管理改革專項小組”,首先從資質認定行政審批改革制度著手進行“破題”研究,擬將目前實施的三項與資質認定相關的行政許可,即“產品質量檢驗機構計量認證、產品質量檢驗機構資格認定(授權、驗收)、實驗室和檢查機構資質認定”,進行合并、壓縮。并在簡政放權、削減行政審批事項的同時,結合《實驗室和檢查機構資質認定管理辦法》修訂,研究簡化評審流程和要求,著力加強對檢驗檢測機構的事中事后監督管理和對違法違規機構的處罰措施,以專項檢查、能力驗證、評審跟蹤、年報制度等多種監管手段,保障我國檢驗檢測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為了保證資質認定制度設置的公正性、科學性和客觀性,國家認監委近日委托第三方調查機構——北京零點市場調查與分析公司,對資質認定管理部門(31個省(區、市)質量技術監督局),資質認定技術機構(26個國家計量認證行業評審組、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中心)和全國各類檢驗檢測領域的近8000家獲得資質認定的技術機構,就檢驗檢測機構資質管理的現狀和改革發展需求開展全面、深入的問卷調查。調查內容涉及我國目前檢驗檢測行業各類資質資格管理情況、各種評價制度間的差異性、檢驗檢測從業機構對資質認定和認可制度的評價等方面,問卷還就如何科學設置全國統一的檢驗檢測機構資質管理制度,避免行業壁壘和重復評價廣泛征集意見和建議。
根據此次問卷調查的結果和反饋的意見建議,國家認監委將進一步梳理現有檢驗檢測機構的資質管理制度,提出“放寬檢驗檢測市場準入條件,推進法人治理,減輕市場主體負擔,強化事中、事后監管”的改革措施,推動我國統一的資質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促進檢驗檢測行業轉型升級發展。